大学体育只是“说起来重要”?体育教学重科研(2)

来源:体育教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学校作为体育运动发展之基,应从多方面着手强化大学生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构建热爱锻炼、崇尚运动的校园整体氛围。从内部动机

学校作为体育运动发展之基,应从多方面着手强化大学生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构建热爱锻炼、崇尚运动的校园整体氛围。从内部动机来看,学校应积极开展符合大学生兴趣的各类型的校园体育赛事,并主动推动和支持各层次的体育活动,扶持发展大学生体育社团,活跃大学体育锻炼氛围,提升校园体育文化;从外部动机来看,应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开齐开足体育课,通过构筑体育教学体系、设定体育刚性要求、实施体育兴趣驱动、推动体育思政协同等措施,以体育为切入点构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由于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体育教学质量地域差异性大,导致大学阶段大学生运动技术的基线水平差异很大。大学体育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分层教学,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因为大学体育课本身就课时有限,如果在同一体育班级内采用分层教学,这会对教师教学的连贯性造成较大影响。如果按照不同运动水平将学生分班教学,虽然可以克服上述问题,但又会造成评价标准不统一带来的矛盾。

  编辑:姜澎

同时,我们对国内不少高校的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目前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单一,忽视了校外体育运动的辅助作用。同时,学院的学生体育社团、院系运动队训练(竞赛)和体育课教学三者之间呈现分离状态,这与学校鼓励的“发展学生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建设校园文化”的方向并不协调。

调查显示,部分高校在编排每周体育课时,一节或两节随意安排,有的甚至把几节体育课连排在一起,只为了完成任务,更谈不上按照课程标准和要求编排体育课教学了。尤其是期末学生考试周前,体育课甚至直接被“砍掉”,由其他课程占有或由学生自由安排复习,导致学生整天“窝”在寝室或教室。

社会作为体育运动保障之路,对落实全民健身、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品质、挖掘体育蕴含的价值发挥着推动作用。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优化体育资源布局、保障体育发展质量,使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调查发现,高校体育教师对现代体育的本质及体育教育的理念理解不足。不少人对现代体育存在着偏见,认为体育的本质是竞技比赛,输赢是体育的核心,但是,输赢本来就不是现代体育的核心,更不应该是体育课的核心。

“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本来就很难达到锻炼目的。加之学校不够重视也导致个别体育老师对教学也是敷衍了事,体育课往往成“摆设”。体育老师上课集合一下,把体育器材发给学生自由活动,根本不指导学生锻炼,更别提管理学生活动了。

另一方面,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许多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部分学校过度重视社会体育学科的建设,对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较高,导致一些体育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从事体育科研,而学习交流较少,教学实践能力也不强。所以不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无法紧密结合,从而使得体育教育更是面临窘境。

图片来源:PEXELS免费图片

近些年,上海交大在校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余体育竞赛,交大阳光队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屡获佳绩,但这些比赛面向的学生仍然只是少部分运动精英,那些本身不爱运动、不太擅长运动的大学生,并未切身体验到体育比赛带来的乐趣以及对于意志品质的促进作用。

当下,高校体育正进入深入改革的重要时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体育不仅提高学生的体质,同时也是德育、智育的基础。然而,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很大程度仍然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阶段。许多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减少生病”“对学习有益”“减肥塑形”的粗浅阶段。事实上,职场白领投入健身的不少,大学生中重视体育锻炼的却不多,不少高校的“晨跑”甚至被学生诟病为“早起毁一天”。

一方面是大部分教师都是科班出身,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前沿性的知识。

文章来源:《体育教学》 网址: http://www.tyjxbjb.cn/zonghexinwen/2022/1021/1441.html



上一篇:新建体育馆、教学楼外立面改造......衢州市实验
下一篇:了解中华古代体育运动的意义

体育教学投稿 | 体育教学编辑部| 体育教学版面费 | 体育教学论文发表 | 体育教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体育教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